導讀:公路是江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基礎和率先發展的領域,截至11月,江蘇聯網高速總里程5054公里,路網密度居全國前列。與此同時,部分路段處于超負荷狀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當前,江蘇以存量挖掘、新增優質增量和完善整體布局為重點,對繁忙通道進行擴容改造,目前正在改擴建京滬高速沂淮淮江段、長深高速連云港至淮安段和滬陜高速平潮至廣陵段,并計劃開工擴建滬武高速太倉至常州段和錫宜高速雪堰樞紐至西塢樞紐段。結合路網運行情況及地方訴求,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交通控股公司超前謀劃,已將新揚高速公路宿遷樞紐至黃花塘樞紐段、鹽靖高速公路新興樞紐至廣陵樞紐段等9條高速列入擴建計劃。
自1996年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正式通車起,江蘇高速公路建設發展踏上快車道。目前,江蘇聯網高速總里程5054公里,其中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里程2768公里,約占55%。
伴隨著城鎮化與工業化的進程,不斷豐富的江蘇高速公路網支撐了產業空間的緊湊集聚、促進了多元要素的高效流動。據統計,“十三五”末相較于“十二五”末,國省干線公路承擔的汽車日均流量增長29%,公路貨物周轉量增長70%。
目前江蘇產業在省內、長三角的購銷占比分別超過1/2、2/3,公路運輸發揮主導保障作用,隨著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貨運高價值、小批量、時效強的特征更加凸顯,短距離快捷直達的公路運輸在暢通經濟循環、穩定優化供應鏈中的重要性穩中有增。
到2035年,江蘇將規劃形成“十五射六縱十橫多聯”的高速公路網絡布局,總里程約7100公里,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體現世界級城市群特征的現代化公路體系。全面支撐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增強南京長三角特大城市輻射帶動功能,促進跨江南北融合,服務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強化省際通道銜接。
當前,寧鹽等高速正在建設中。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正式公布《國家公路網規劃(2022—2035年)》,其中江蘇境內國家高速公路由19條增至26條,新增7條里程約590公里。
繼續新建高速公路的同時,在一些早期建設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持續高位運行,通行能力高度緊張,服務水平不斷下降。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圈地區,高速公路網部分路段出現交通瓶頸,制約了路網整體效率的發揮,增加了運輸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對于那些服務水平下降嚴重的高速公路,非常有必要進行擴容。
綜合考慮最新發展要求和江蘇交通運輸發展實際,從全國看江蘇、從大局看交通、從未來看當下。對照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高要求,我們將堅決擔起“勇挑大梁”交通責任,進一步強化立體互聯和省內全域一體化,擴大交通建設有效投資,加快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進一步提升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效能,提升存量資源的效率。推動“人享其行”“物暢其流”,以更加優質的運輸服務支撐人民群眾更高水平的生產生活。
目前,高速公路擴容改造主要有兩種方案:改擴建和在既有高速公路通道內另建新線。從工程建設費用來看,改擴建比重新再修一條高速公路更高。但由于改擴建高速公路在土地資源利用方面更加集約,綜合考慮土地資源的節約,改擴建高速公路的綜合成本更低。截至目前全省干線公路總里程約有17783公里,路網條件也給改擴建交通分流提供了基本條件。
不同于新建新線,改擴建本身是一種再創造,需要考慮更多因素,施工難度相應比較大。首先要研究合適的總體擴容建設方案,盡可能減少對路網通行的影響。例如,采用平行通道擴容、原址平面擴容還是原址立體擴容,對施工期通行影響差別較大,需要結合未來項目功能綜合選擇。擴建工程中橋梁是關鍵因素,可通過采用工業化裝配式橋梁的形式,縮短現場施工時間。
破解改擴建各項難題,是實現高速公路可持續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關。走進京滬高速沂淮淮江段、長深高速連淮段和滬陜高速平廣段擴建工程施工現場探訪。
滬陜高速公路平廣段的既有高速為東西走向的一級公路升級改造而成,面臨路線平面、縱斷面技術指標提升,老路病害處理、道路拼接控制、橋梁施工技術、交通導改組織、涉水涉路協調等困難。項目建設團隊針對突出難題難點予以各個擊破——陸續開展了7項科研和30余項課題研究。其中兩項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10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為改擴建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京滬高速公路沂淮淮江段擴建,面對的全是新課題?,F在,項目已克服多式橋梁施工工序繁雜等主要難題,創新總結提煉了軟基處理、路面工程、箱梁預制、橋梁拼接、涉路施工等一系列改擴建經驗做法,累計發表論文20余篇,形成專利成果15余項。
長深高速公路連云港至淮安段擴建工程全線共跨越善后河等9條通航河道,分別與青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交叉。全線共計有100余座主線橋、上跨橋需要拆除,且在擴建施工期間不能中斷交通,管理難度極大。目前,已形成固化工序流程和嚴格統一的工序質量標準,為后續大面積施工提供質量保障。
現有改擴建工程,選擇路徑是:原有道路一半通行,一半施工。面對一個共性問題是:道路通行安全風險與施工安全風險疊加高。對此,交通部門表示,現已建立一路多方工作聯席會議和溝通交流機制,大家形成合力,實現道路保暢聯防聯控,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通行的影響,“邊施工、邊保通”;事先規劃和準備好備選路徑,在擴建施工的某些時段,適當分流。
滬陜高速平廣段擴建前,日均斷面車流量達2.9萬輛。改擴建期間,同時引導車輛由啟揚高速、滬寧高速、滬武高速三條平行橫向高速通道進行繞行。京滬高速沂淮江段改擴建前,日均斷面流量達3.6萬輛,其中沂淮段2.9萬輛,揚州段斷面流量5.2萬輛。改擴建施工期間,對特殊車輛予以限速限行,并統籌省內區域路網保障運行秩序。長深高速連云港至淮安段,日均斷面車流量達到2.5萬輛。改擴建期間,路網層面主要通過交通誘導方式引導車輛由連徐高速、新揚高速、沈海高速等路段繞行。
京滬高速公路沂淮淮江段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北京至上海的重要組成部分,原雙向四車道早已無法滿足通行要求。作為江蘇目前投資規模最大、一次性實施里程最長的改擴建項目,按照雙向四改八車道標準設計建設,縱貫徐州、宿遷、淮安、揚州,向南順接五峰山長江大橋,全長259.5公里,建設工期3.5年。
目前,項目橋梁結構工程基本結束,瀝青上面層累計完成80%,防撞護欄、隔離柵等交安設施已完成90%。沂淮段計劃2023年春節前完成主體工程交工驗收,具備八車道通行條件;淮江段預計2023年6月底前全面建成。該項目連接國際海港城市連云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多式聯運物流中心淮安,擴建后將直接完善和拓展蘇北、蘇中地區與蘇南地區的交通一體化網絡和通行能力。
長深高速公路連云港至淮安段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全線擴建后為雙向八車道,全長98.6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
計劃12月份完成剩余8個路基主體施工標和1個路面先導標的進場工作,2024年1月完成剩余路面標進場工作。2026年底全線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和區域路網,提高長深高速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苯颊f,屆時,連云港花果山機場和淮安漣水機場之間往來更便捷,兩市機場集疏運體系得以完善。通過長深高速淮安至南京段,并且構成南京至淮安、連云港等蘇北城市的最便捷運輸通道,進一步加強江淮生態經濟區、沿海經濟帶、淮海經濟區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利于在更高層次上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同質競爭向協同發展、行政區經濟向功能區經濟的轉變。
滬陜高速公路是國家重點公路建設規劃中的十八橫之一,滬陜高速公路平潮至廣陵段在江北串聯各條過江通道。該路段擴建工程按照雙向四改八車道標準設計建設,設計時速120公里,2021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工期3.5年。
11月12日上午,滬陜高速公路平廣段擴建工程現場,工人們加緊進行路面作業。全線共計13座支線上跨橋、互通匝道橋,已完成11座拆除任務。目前正在開展路面水穩基層和瀝青面層施工,有序推進橋面整體化、附屬工程、防護排水等分項工程施工。各節點開足馬力有序推進,力爭今年底基本實現南通段半幅雙向四車道通行,泰州段明年6月完成半幅雙向四車道通行,2024年全線建成。
項目建成后,將優化過江橋梁的接線條件,吸引更多的過江交通流利用滬蘇通大橋過江,較好的分流蘇通、江陰大橋交通壓力。同時江北東西向高速公路出行條件的提升,能夠吸引部分江南地區的東西向出行利用本項目,緩解蘇南地區東西向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有利于引導區域內交通流更加合理的分布。
新使命新擔當,加快全面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我們將快馬加鞭推進交通重大項目。目前,還在推進滬武高速公路太倉至常州段、錫宜高速公路雪堰樞紐至西塢樞紐段改擴建項目的前期工作。
滬武高速公路太倉至常州段是南沿江地區東西方向的公路主骨架道路,全長約134.87公里,是江蘇與上海的主要出入通道之一。計劃開工的滬武高速公路太倉至常州段擴建工程,概算總投資360.5億元,將是我省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該項目建成后能極大提高蘇南經濟發達地區的路網通行能力,加快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的干線公路,錫宜高速公路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全面開工改擴建,在保證基本通行能力條件下邊擴建邊通行,預計2026年12月全面完成改擴建。建成后將大幅提高區域通行能力,支撐蘇錫常都市圈對接上海并擴大自身輻射范圍。
江蘇交控將持續高效發揮省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融資主渠道功能,科學謀劃推進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確保實現“開工一批、推進一批、建成一批”的目標,更好發揮既有高速公路網的綜合效益,讓公眾出行更省心。
智慧交通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明確,要著力構建高水準的智慧交通體系。高速公路未來發展趨勢是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和綠色化。
2020年底,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印發《江蘇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技術指南》,推動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目前,江蘇正圍繞智慧交通建設,在高速公路等方面積極開展一系列探索和嘗試,并已建成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面向未來的新一代智能公路”、蘇錫常南部高速“面向未來的新一代智能隧道”、342省道無錫段智慧公路等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相關成果將有力支撐京滬、滬武、連淮等改擴建八車道、十車道高速公路的智能化建設。目前在京滬高速擴建、滬陜高速擴建等項目建立了智慧建設BIM協同管理平臺,集成交通組織設計、平安守護、環境監測、進度質量等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擴建項目建設全過程的數字化與可視化監管。未來三年,將以打造交通新型融合基礎設施為重點,不斷優化高速公路建設數字化轉型發展環境,形成“全項目+全過程+全周期”的數字交建框架體系,構建1個數字中心、完善5個數據中心、深化3個協同平臺、打造9個數字能力、建成N條數字高速,形成‘1539+N’的數字交建體系。
今年5月,省交通運輸廳首次發布22項數字交通技術需求清單及73個數字交通重點項目。未來3年,江蘇將打造京滬智慧高速、滬寧智慧高速、蘇臺智慧高速、常泰未來智慧大橋、S126南京段、G312鎮江段等一批智慧公路示范工程。
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目前正加快推進寧滬、京滬、沿江等智慧高速建設,打造全方位交通感知網絡。2023年將建成滬寧高速東段多個智慧場景,支撐超飽和流量下的智慧擴容。
目前,正在建設的滬寧智慧高速示范工程,以解決在役高速公路行業痛點為出發點,利用高精地圖、5G、車路協同等前沿技術,以全景感知網聯化、安全保障預控化、出行服務定制化、運營管理數智化為目標,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數智化水平,保障高效通行。
滬寧高速無錫段42公里現已實現示范路段路域范圍結構化數據全景無覆蓋,能夠有效掌握高速公路實時態勢,結合匝道控制、車道可變限速控制、車道管控等技術,滬寧高速無錫段通行流量效率和通行速度正在提升。
江蘇經濟體量大,公路貨運、私家車出行需求日益旺盛,需要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路網加密、能力提升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方面不斷探索新路。通過開展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升級,可以提高行車安全性,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未來是一種高速公路擴容的方式。這種智慧化擴容方式如果要真正發揮出效果,則既需要“智慧的路”,也需要“聰明的車”,需要車與路之間協同配合。